<strong id="mqpx7"><pre id="mqpx7"><menu id="mqpx7"></menu></pre></strong>
<progress id="mqpx7"></progress>
  • <rp id="mqpx7"></rp>
    <th id="mqpx7"></th>

  • <dd id="mqpx7"></dd>
  • <rp id="mqpx7"><object id="mqpx7"><blockquote id="mqpx7"></blockquote></object></rp>

    自貿區干啥的?黃奇帆:我國的開放在這些方面還不到位!---陸家嘴金融網

    自貿區干啥的?黃奇帆:我國的開放在這些方面還不到位!

    黃奇帆    瞭望智庫   2020-10-15 11:10:58
      

    自貿區干啥的?黃奇帆:我國的開放在這些方面還不到位!

    現在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開放。


    同時,我國的開放仍存在短板:金融業、服務貿易、教育衛生文化等政府公共服務和數字貿易開放還不到位。我國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核心目標就是著力解決這四個問題。


    黃奇帆認為,把這四個問題解決了,中國就是對世界經濟命運共同體徹底開放的一個國家。自貿試驗區是中國開放新高度、新深度、新廣度的一個重要探索。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圖|圖蟲創意


    1

    過去40年,中國開放的特點




    我們國家改革開放過了40年了,在過去的40年,我們國家的開放有五個基本特點:


    第一個就是以出口導向為基礎,利用國內的資源優勢和勞動力的比較優勢,推動出口發展,帶動中國經濟更好地發展;


    第二個就是以引進外資為主,彌補我們中國當時還十分貧困的經濟和財力;


    第三個就是以沿海開放為主,各種開發區或者各種特區,包括新區、保稅區,都以沿海地區先行,中西部內陸逐步跟進;


    第四個就是開放的領域主要是工業、制造業、房地產業、建筑業等先行開放,至于服務業、服務貿易、金融保險業務開放的程度比較低,即以制造業、建筑業等第二產業開放為主;


    第五個就是我們國家最初幾十年的開放以適應國際經濟規則為主,用國際經濟規則、國際慣例倒逼國內營商環境改革、改善,倒逼國內的各種機制體制變化,是用開放倒逼改革的這樣一個過程。


    這五個特點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使開放很有成效,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階段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深圳市的鄧小平巨幅畫像。圖|圖蟲創意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在進出口上已經成了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在引進外資方面也成了世界第二大的引進外資國家,整個中國的經濟、GDP位居世界第二,中國的制造業也形成了世界第一大規模的制造業集群體系、產業鏈體系,所以應該說我國改革開放第一階段的五大特點的開放對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及中國經濟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到了21世紀以后,特別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后,我們中國的開放也遇上了國際上越來越多的經貿摩擦。

     

    國際上一些逆全球化的勢力愈演愈烈。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國內經濟基礎條件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變化、社會需求水平的變化,中國五大特點的開放模式、開放方式也出現了不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情況。


    比如,中國原來人口勞動力過剩、勞動力的人口紅利很高、比較優勢很充分的狀況發生了重大變化,2012年以后我們每年退休的人員平均在1500萬人左右,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五年中國GDP增長率從原來的11%—12%下降到6%左右,這4—5個點下來,本來應該每掉1個點退出200萬就業人口。


    為什么幾年下來沒有感覺到有500萬、1000萬下崗工人出現呢?就是因為人口出現了對沖性均衡,正好這邊下降,要退出人員,跟那邊補充的人員不足,形成了平衡,所以實際上我們基礎性勞動力條件發生了變化,人口紅利逐步退出。另外,我們土地成本越來越高,搞大規模出口這一類粗放型發展模式,已不適應中國內在的高質量發展要求。正是這種情況下,黨中央審時度勢,在黨的十八大以后,推出了新的開放方針和路線,形成了我國新時代開放的新特征。


    2

    出口大國不見得是經濟強國




    新時代中國開放的新特征也是五條,正好跟原來互相對應。

     

    (一)新時代中國的開放不再以出口導向為主,而是既鼓勵出口,又努力地擴大進口

     

    我們這五六年時間,每年出口增長率6%—7%,一位數增長,跟原來10%—20%多完全不同,但是這五六年,我們進口平均都有兩位數的增長,10%以上的增長。這樣就使得我國貿易逆差、順差數據發生了變化。原來曾經最高的時候一年出口的量比進口的量多5000億美元,在總量3萬多億美元進出口里面順差5000多億美元,現在我國4.3萬億美元進出口里面,順差已降到4000億美元、3000多億美元,基數大了,順差數量小了,順差比例就低了。這是一個特點。


    大家要注意,出口大國不見得是經濟強國,因為出口大國可能是來料加工型、勞動密集型、原材料粗加工、農副產品粗加工等。但是如果一個國家在五到十年里,連續都是世界第一、第二、第三的進口大國,那一定成為世界經濟的強國。要知道進口大國是和經濟強國連在一起的,美國是世界第一大進口國,它也理所當然是世界最大的經濟強國。之所以是這樣有幾個理由。


    繁忙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圖|圖蟲創意

     

    第一,進口大國說明國內人民的消費能力強。任何一個國家都可能有庫存,但進口物資一般不會有庫存,都是用多少進口多少。一般不會出現進口幾十萬噸的材料,然后放在那里壓庫存的情況。所以如果一個國家進口了世界上最大量的商品,那就說明其消費能力強。

     

    第二,進口大國一定是有比較充裕的硬通貨的國家,因為進口商品要支付外匯。

     

    第三,進口大國由于進口量大,在國際貿易上有較大的定價權。

     

    第四,進口大國的貨幣到了一定程度會成為硬通貨。也就是說人家把東西賣給你,你就不需要付美元、英鎊等硬通貨,你可以把自己的本幣往外支付,人家也接受。2010年,中國用人民幣直接進行國際貿易支付結算的量只有幾百億元人民幣。但是到2018年這樣的交易量已經到7萬億元人民幣,幾乎等于1萬億美元。如果再過十年,中國進出口貿易人民幣支付結算量達到20萬億元,那人民幣就必然地成為硬通貨。就如同美國買賣天下的東西是用它的本幣支付結算一樣。所以說進口大國的本幣到一定階段就變成硬通貨。

     

    第五,進口大國還會有支付結算中的本幣計價權。剛剛說的定價權不一定是用你的貨幣定價。比如你買人家一噸鐵礦石是90美元,那就是用美元定價。你買的量大,你說90美元太貴,我要買85美元,這是在講定價權。但是這里我們講的是用人民幣本幣來結算的計價權,不管今后美元是貶還是升,我跟你買東西這會兒我們不僅是討論以美元計價的定價權,還在討論以人民幣計價的定價權。如果一噸鐵礦石定價是85美元,人民幣算下來如果是500元一噸,那么過五年,不管美元、人民幣是貶還是升,我還是按500元人民幣一噸買。

     

    當我們成為世界最主要的進口國的時候,這五種現象都會出現。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人民幣就成了世界強勢貨幣,同時中國就成了世界經濟強國。

     

    強國之路和進口有關。美國的鑄幣稅是怎么賺的?美國每年印出很多美元,印刷100美元的成本也就是3美分,但100美元付出去,就換來100美元等值的商品。它是通過大量進口商品的過程把它的貨幣發到全世界,所以進口大國才會獲得世界的鑄幣稅。當我們一直保持著進口大國的態勢,我們人民幣不斷往外支付的時候,實際上我們就是在向全世界收鑄幣稅了。

     

    所以,現在我們國家進口特征開始強勢體現了,這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國家發展強大的必由之路??傊?,進口大國是中國要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我們在30年前說這個話就說得太早,說了也白說,但是眼下審時度勢,是進入這個境界的時候了。

     

    (二)從引進外資為主,轉變為既鼓勵外資進中國,也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

     

    這個五年,中國引進外資平均每年1300億美元,五年下來,6500億美元。這幾年我們國家出去投資是多少?2013—2018年,中國各類企業到海外投資7200億美元,走出去投資總量大于引進來的總量,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新特征。在1979—2012年33年里,中國海外投資一共5000億美元,但是這五年就投了7200億美元。這五年大于過去33年的投資,這五年也大于我們引進來的外資,所以雙向投資的特征就很明晰地顯現出來了。我說的特征不是一個概念,不是一個想法,不是一個要求,而是已經實現了的真正的中國經濟的新特征。

     

    (三)這五年我們國家開放已經從沿海先行開放、中西部逐步跟進的方式,轉變為沿海和內陸雙向同步開放、東西南北中全方位開放的方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任何新的開放措施,都是東西南北中一體化開放。2000年前,國家開放一共有三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27個經濟技術開發區都在沿海地區;80年代開放的五大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珠海經濟特區、汕頭經濟特區、廈門經濟特區,都是在沿海;到1990年以后,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也是沿海。

     

    浦東開發當時不叫經濟特區而叫新區,是什么意思呢?是比經濟特區還特,還是不如經濟特區,僅是一般城市開放的新區?當時朱镕基對浦東新區有一個定義:“新區新區不叫特區,不特而特,特中有特,比特區還特?!?/span>


    1990年,中央給浦東新區十條政策,十條就是十句話,文字只有1200個字,文件總是要穿靴戴帽,去頭去尾的話,就是800字左右。當時中央給浦東的政策很簡單,朱镕基這么一解釋后,我們把浦東1000多字的文件變成十大政策性文件總共10萬字,兩個月搞好報到國務院。


    我們當時的做法,第一,就是把27個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所有有用的干貨、政策都納入文件之中。第二,把五大經濟特區所有的干貨、政策都納入文件之中。這兩個層次過了后,新區新區,不特而特的內涵都有了。特中有特,就是有八條是原來特區不能做的,比如外資開銀行、外資辦保險、外資搞信托、外資搞百貨商店、外資房地產搞土地批租,又如允許浦東新區搞保稅區、證券交易所等。當時重點就放在特中有特這八個文件上。把開發區和經濟特區所有政策抄在一個文件里是一個鋪底,再搞八個特中有特的文件。這個文件搞好了,中央一批準,就干了。


    這個新區名詞聽起來是中性的,不叫什么經濟特區,但是其實在當時比經濟特區還特。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的功能性政策一直鎖在沿海,到黨的十八大以后,全國一下子批了15個,在中西部批準了10個新區,沿海加了5個,再加上原來上海、天津,全國一共17個新區。東中西都有一塊。每個新區差不多1200平方千米。

     

    又如保稅區,2005年以前,中國共有80多個海關特別監管區,那個階段,中國所有保稅區以及海關特別監管區都跟中西部無關。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內陸地區放開,現在中國有包括保稅區在內的六大類138個海關特別監管區,其中最近這些年新批了60—70個,都批在中西部地區,形成了東中西全方位開放格局。


    黨的十八大之后的開放措施,最重要的是自貿試驗區,2014年在上海推出半年后,沿海增加了3個;又過了半年,到2015年,內陸又加了7個;1+3+7, 11個。然后去年批了海南島,今年又新批了6個,東南西北中,18個自貿試驗區,其中中部和西部10個,沿海8個。

     

    【注:2020年9月21日,國務院印發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的通知,我國的自貿區數量增至21個。這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包括上海、廣東、天津、福建、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海南、山東、江蘇、河北、云南、廣西、黑龍江、北京、湖南、安徽?!?/span>

     

    講這個話的意思是,現在的開放,東南西北中一起開放。本質上,開放是一種理念、開放是一種制度、開放是一種辦事的方式,和區位無關。在歐洲,德國在西歐的中部,不靠海,誰能說德國經濟社會開放度比西班牙開放度要低?瑞士在北歐的中部地區,不靠海,誰能說瑞士比挪威不開放?也不存在。歐盟國家是一樣的開放,一體化的開放??傊?,開放是一種制度,是一種觀念,是一種辦事方法,所以開放和地理位置無關。以前說和地理位置有關,是因為中國過去是封閉的,怕亂掉,先沿海開放,再慢慢地中西部跟進?,F在要么不開放,要開放,東西南北中因地制宜一起搞。

     

    (四)中國現在的開放產業領域,已經可以用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九個字來概括,不僅是工業、商業、建筑業,而且把金融、服務業、服務貿易各個方面都全方位開放了

     

    我們說1990年以后中國對金融就已經開始開放了,第一個外資銀行、第一個外資保險公司、第一個外資證券公司、第一個外資百貨商店都在浦東,1990年以后就起來了。


    但是實際在這個開放里面,我們形式上開放了,內在的約束還是很多。比如一個銀行,我允許你開銀行,但是銀行開了以后,在31個省份、幾百個城市里是不是可以搞分支機構?每一個都要像開一個總行一樣審批,審批起來總是要兩三年。這樣的話,就使得這些銀行有頭無腳,有身體沒有腳,實際上就跟開了一個辦事處沒有區別,做不出業務。工商登記執照上如果一個銀行有50種營業范圍,我可能只允許你做15種業務,你業務缺胳膊缺腿,不系統、不平衡,業務也很難展開。


    中國對銀行業,1990年是上海、深圳等一些沿海城市開放,加入WTO后,我們金融業總體都開放了,各個內陸城市都可以辦外資金融機構。但是為什么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全部金融資產里只占1.8%?說明開放程度不夠。為什么工商產業中外資企業的資本金占中國的全部工商企業資產或者資本金的30%多呢?因為那個地方沒有什么障礙,只要外資愿意,都允許干。


    從這個角度看,開放深度廣度不同,現在要求對服務業、對金融業、對工商產業里面各種限制都要取消,都要放開,所以我們叫作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開放。應該說這件事,黨的十八大以后開始推開,現在我們開放度越來越高,今后五年、十年這方面會越來越展開。

     

    (五) 中國的開放已經不僅僅是適應外國國際慣例、國際游戲規則,而是開始介入國際規則的制定

     

    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又是第一大貿易國,國際游戲規則不管是投資還是貿易,我們都有一定的發言權,在這個角度,國際貿易規則的修改我們一起參與制定,國際貿易規則中要有新的制度確立,我們也一起參與討論、談判,所以我們不僅僅是適應現行的國際貿易規則,而且開始進入、介入國際貿易規則的修訂和制定,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變化。


    具體表現在兩件事:一是WTO貿易規則的改革,我們現在既是WTO全面的支持者,也是WTO改革的重要推進者;二是FTA(雙邊或者地區間自由貿易協定)新的貿易規則討論談判當中,我們既是雙邊貿易談判的推動者、積極參與者,也同樣為了中國人的利益,為了國際貿易規則公平合理,進行各個貿易規則的討論、談判?!耙粠б宦贰苯ㄔO方面,涉及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方面的游戲規則導向制定,中國起主導作用。這是新時代開放的第五個特征。

     

    以上就是我要說的這五年來中國在開放過程中形成的國際貿易的新格局、新的五大特征。這個新特征跟我們過去40年的五個特點對比,一方面原來五個特點我們繼續包含著;另一方面,五個單向性的特點變成五種雙向性特征,這五個雙向性特征是強國之路,是今后幾十年中國走向世界經濟強國的開放特征,是引領我們今后二三十年開放的戰略方針。


    我們可以說改革開放40年,如果再過30年,到2050年,差不多70年,這70年開放的特點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79年到2012年或者2015年這一段,這一段是30多年,是原來五個特點的解讀;從2018年到現在,一直到2050年,也是30多年,這個階段是新時代,具有五個新特征。


    總之,我們對中國進入這樣一個開放格局充滿信心,充滿向往,一定會使我們中國沿著這條道路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起到一個推進者、一個很重要的基礎的作用。


    3

    中國的開放還有四個短板




    通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取得了許許多多重大的發展成就,那么,我們的開放格局當中還存在什么問題呢?確實存在,有四個問題。

     

    (一) 我們金融業的開放還不到位,是有限的

     

    過去30年,從浦東開放起步,再到加入WTO,外資可以辦銀行、保險、證券,辦各類金融機構,但是在三個方面是有限制的。


    一是在股權比上,外資辦銀行一般不能獨資,合資的話,股權不能超過49%,是有限制的;外資辦證券公司,在合資公司中股權不超過25%,沒根本上開放。


    二是在準入前國民待遇上,還不到位。一些金融機構,外資不能設置、不能準入,缺少一個準入前國民待遇問題,國內可以搞的,外資不能參與。


    三是在業務范圍許可上,也有一定的限制,注冊登記營業范圍的時候,如果一個國內金融企業機構通常有50種業務品種或者活動方式,外資可能只許可了十幾種。


    (二) 我們服務貿易的開放還不到位,致使服務貿易的發展存在四個結構性問題

     

    我國的服務貿易起步晚、發展快,大體跟上了全球服務貿易發展勢頭。但對比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高附加值的行業結構,對比我國40年來貨物貿易的發展速度,仍然存在四個基礎性、結構性的問題。


    一是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很大。2018年7594億美元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量中,逆差達到2922億美元,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服務貿易逆差的40%。


    二是結構效益和附加值不高。我國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人力密集型行業,而知識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資源環境密集型的服務貿易能力很弱,均表現為大幅度的逆差。


    三是巨量的貨物貿易對服務貿易發展理應具有的帶動優勢沒有發揮出來。我國是世界第一大貨物進出口貿易國,每年4萬多億美元的貨物貿易必然伴隨生產性服務業,比如與貨物貿易緊密相關的跨國運輸、貨物保險和貿易清算結算的競爭優勢未發揮出來。


    四是跨國公司一方面在中國境內形成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最為齊全的制造業,另一方面這些制造業企業產業鏈標準、供應鏈紐帶、價值鏈樞紐的掌控企業,大部分都注冊在海外,由此形成的服務貿易業務量以及清算、結算后形成跨國的專利版稅、企業所得稅也都算在海外。

     

    (三) 與政府管理相關的公共服務開放度不高、市場化不到位教育、衛生、文化由于市場化發育不足,不僅對外資不夠開放,對民間投資也不夠開放


    比如在醫療方面,現在每年有多少人過年過節、暑假寒假到美國、日本、歐洲去待一個星期體檢。為什么,無非就是這些地方衛生醫療設備、檢查的服務條件和態度比較好,不管老醫生還是青年醫生像天使一樣笑臉相迎,非常溫馨的問診,最后你走的時候站起來把你送到外面,歡迎你再來。


    為什么每年這幾百億美元的市場服務讓外國做,而國內做不起來?因為我們的醫院忙得不得了。我們國內醫院的醫生忙到什么地步?一個醫生,8點鐘一進診室,三個小時往往要看20多個病人,幾乎不到十分鐘要看一個病人。如果你多消耗一些時間,后面的人就等不及了。一個病人排了幾小時的隊,只看了幾分鐘的醫生,心里感受就會很差,醫生的天使性也被壓抑了,因為太忙沒時間。


    那能不能增加一些醫院的編制呢?能不能增加一些醫院呢?能不能在政府財力應對不了的背景下,增加一些外資、民營企業辦的醫院機構以緩解醫療資源不足呢?

     

    總體上說,我們各大城市作為公共服務的醫療資源不足,供不應求,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一般標準,每100萬人口應配置一個三甲醫院,一個一億人口的大省應該配置100個三甲醫院,但實際上,許多省只能滿足50%—60%的標準,有很大一塊缺口理應通過市場化開放,引進外國專業醫院機構和民間投資來彌補。

     

    同樣,在教育領域,開放度也不夠。外資辦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或大專院??傮w不足。浦東開發初期,浦東新區辦了一個中歐工商管理學院,EMBA和MBA連續十年排名亞洲前列。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國際生源國,根據教育部數據,2006年我國出國留學生人數是13.4萬,到了2018年漲了接近400%,達到66.21萬。在數量爆發增長的背后是層出不窮的語言培訓和咨詢機構、絡繹不絕前往咨詢和報名的家長孩子,還有一片繁榮氣象的留學市場。


    在浦東新區,還有一個從小學到高中連讀的平和雙語學校,學校下設小學部、初中部、IBIB高中部和國際課程實驗部,具有招收外國學生的資格。多年以來,各年級教學質量均在浦東新區名列前茅,是一所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公認的好學校,每年報名數和錄取數比例懸殊,令人咋舌。

     

    (四) 我們國家的數字經濟國際化規模不足,數字貿易的開放度不到位

     

    一方面我們國家的數字經濟和貿易規模是全球之最,因為任何一個數字經濟的商務模式跟14億人一滾動就變成了一個天大的量,10萬億元、20萬億元、30萬億元的量,在這個意義上,馬云、馬化騰他們的數字化服務在世界上是排名前列的。但是這個數字服務的貿易最主要都表現在境內,一到境外就斷開了。比如跨境電子商務已經試點發展了6年,到2018年,規模僅僅達到1500億元,合250億美元左右,只相當于4.3萬億美元貨物貿易的0.6%。

     

    馬云、馬化騰的數字經濟跟Facebook、谷歌、亞馬遜的區別在哪兒?在亞馬遜的平臺上,不管客戶是美國的還是加拿大的。也就是說,在它上面的客戶,進進出出的通達對象是以全球幾十億人為背景的互聯互通。而我們的網絡,說白了,中國14億人在這個土地上形成了一個互相運行的網絡,一跨境就做得很少了。

     

    所以中國的數字經濟,從國內看是規模巨大的、營業額達幾十萬億元的服務業,從國際來看還只是規模很小的服務貿易。這個服務貿易的量,占整個中國的服務貿易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一點幾。而美國人的服務貿易中數字服務貿易的比例占18%。這就是我們和人家的差距。

     

    我講了這么四個方面的問題,這四個問題反映了我們現在開放度不夠。這是我們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高效益發展的薄弱環節。把這四塊短板補了,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國際貿易、對外開放的高質量、高效益就體現出來了。


    4

    以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發展為契機




    中國對外開放,過去幾十年開放度已經很高了,但是新的高度、深度、廣度在哪?就是在金融業開放、服務貿易開放、公共服務開放、數字經濟開放,這些領域如果跟國際接軌一體化了,那么中國開放的高度、深度、廣度就到位了。這樣的一個任務交給誰呢?自由貿易試驗區。


    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連云港片區。圖|/IC photo

     

    進入新時代,中國開放出現了新格局、新特征、新高度,為服務貿易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

     

    一方面,中國開放出現的五個新特征將貫穿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過程,推動我國以更高層次的開放格局參與和引領經濟全球化,推動世界經濟朝著更美好的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體現在新一輪對外開放的五大新任務。

     

    第一,“激發進口潛力”,體現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擔當和風范。從曾經的著力鼓勵出口到現在的積極增加進口,體現我國對外開放的思維和意識在不斷提升,敢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敢于與對手攜手合作,這是一種大國的風范和氣度。

     

    第二,“持續放寬市場準入”,體現了我國更加開放包容的氣度和自信。2019年4月以來,中國已經進一步精簡了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減少投資限制,提升投資自由化水平。目前,正在穩步擴大金融業開放,持續推進服務業開放。這些舉措,是新時代我國利用外資的重要突破口,對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創新發展、提高實體經濟水平、把握發展主動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我國企業而言,盡管會面臨競爭加劇、迭代沖擊等諸多挑戰,但這種挑戰正如當初加入WTO時所經歷的那樣,并沒有造成農產品、紡織品等國內企業的潰敗,反而是越來越欣欣向榮。相信伴隨著市場準入的持續放寬,這些挑戰必將轉化為發展機遇。我們的企業應該有這樣的自信和底氣。

     

    第三,“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體現了我國從制度上打造權利平等、規則平等、機會平等發展環境的鮮明導向。改革開放以來,出于吸引外國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需要,我國對外商投資給予了以稅收優惠、土地優惠為主的一系列激勵政策。

     

    當前,全球引資競爭日趨激烈,不少國家要素成本比我國更低,政策優惠力度比我國更大。隨著我國要素成本不再具有明顯比較優勢、優惠政策空間不斷壓縮,傳統招商引資模式不再有生命力,必須轉向更多依靠改善投資環境。


    “加快出臺外商投資法規,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體系,全面深入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將尊重國際營商慣例,對在中國境內注冊的各類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必將有力地推動營造穩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促進外資穩定增長,提高利用外資質量。

     

    第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體現了我們著力推動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的意識和責任。過去,我國為承接開放,搞了工業開發區、保稅區等開放要件,為探索自由貿易發揮了試驗田作用。當前,開放水平越來越高,需要更高的平臺承載高水平的開放,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是開放的最高境界。加快中國特色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進程,將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將帶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第五,“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體現了我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道義之舉。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開放合作是增強國際經貿活力的重要動力,是促進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時代要求。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就應堅持開放融通,拓展互利合作空間;堅持創新引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堅持包容普惠,推動各國共同發展。


    第三方面是通過推動自貿試驗區的建設,使中國的開放高度、深度、廣度有了重大的突破,從而能夠在政策上、制度上化解中國開放中的大短板。

     

    短短幾年形成的自貿試驗區覆蓋“東西南北中”,波瀾壯闊、如火如荼地展開。自貿試驗區的目標是對標FTA, FTA是國家與國家之間通過協議,實現整體的自由貿易,而自由貿易試驗區,則是在一個國家內部、某一個地方,進行自由貿易活動的探索,實現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法治化、公開化。

     

    5

    如何用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




    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政策,集中表現在八個基本方面。

     

    一是自貿試驗區作為境內關外,一線放開、二線封閉的海關特殊監管區。海關政策除了體現在自用物資進口實行零關稅之外,更主要的是在非關稅貿易壁壘方面以自由化為核心,強調以貿易自由、投資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為重點。

     

    二是稅收優惠,形成萬商云集的效果。鼓勵高科技研發、戰略新興產業,包括相應的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和服務業,服務貿易實行五年內15%企業所得稅,并視情況實行兩免三減半、五免五減半的優惠政策,對于境外高端緊缺人才,還可由地方政策按15%個人所得稅標準差額返還。

     

    三是凡是與跨國公司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運營業務關聯的企業,全面準入、放開,業務活動實行負面清單、競爭中性的管理制度。

     

    四是支持自貿試驗區內企業開展真實的離岸貿易、轉口貿易、跨境電子商務貿易、保稅展示貿易和服務貿易。對于合理的離岸轉手買賣業務,海關可以根據國際慣例對貿易合同貨單、貿易清算結算稅單和物流倉儲貨單實行三單分離審核。

     

    五是自貿試驗區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進行跨境發債、跨境投資并購和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等跨境金融服務。金融機構可根據國際慣例為企業開展離岸轉手買賣業務提供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務等離岸金融結算業務。


    在金融機構準入、設立方面,就在這兩年里,按照中央的要求,“一行兩會”加上國務院的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四個機構相繼出臺了推動金融領域的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開放。多個文件,共64條措施,其中屬于開放市場準入的措施11條,屬于把準入以后的企業股權比例放開限制的一共有24條,已經允許注冊、準入的企業營業范圍擴大、拓展業務品種的措施一共有29條。所以29+24+11,一共64條。如果讀了,你會心潮澎湃,中國的金融服務業開始真正放開了。


    這些措施應該在哪里落地呢?總體上各大城市都可以做,但是重點當然在自貿試驗區,自貿試驗區的金融首先要在這些方面放開。

     

    仔細把這個東西看一看以后,可以發現現在對金融業的開放是真正的大開放,許多外資,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這些大公司現在都在中國注冊它們的子公司。一個像工商企業一樣開放的外資金融機構的體系,今后五年一定會逐漸產生,外資金融占中國金融資產1.8%的局面,很可能五年、十年后就變成10%、 15%了。

     

    大家又會想著這些外資是不是來這兒做壞事?擾亂中國金融?不會。大家都要依法辦事,因為政府的強大使得任何違法亂紀的事,不管你是外資,還是內資都一樣會受到懲罰,越是國際企業,越是大的資產,反而越照國際慣例做事,越照你的法規做事,而且把國際慣例上許多優秀的做法帶過來。開放不僅會帶來國際資本,還會帶來金融運行技術和管理,帶來金融產品和市場渠道,當然也會帶來與國內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但是,正是這種開放,會促使國內金融機構在與虎相伴、與狼共舞的過程中,由大變強,成為未來國際市場的優秀金融機構。開放帶來我們的水平提高,而不是帶來擾亂。

     

    開放真正要防范的沖擊是什么?是資本項下資金流動。所謂資本項下資金流動,就是如果你開放了,會讓所有老百姓和企業能隨意把人民幣換成美元帶出去。資本項下自由兌換只有等到人民幣成為世界硬通貨,真正成為國際貨幣的時候才可以放開,就像美國人從來不會對美元進出管制,因為它是國際貨幣。我們貿易項下自由流動從1996年就開始了,但是資本項下不能自由兌換,這個要管住。這個不管住,每天幾十億美元往外走,一年就會走掉幾千億美元,那是對國民經濟的傷害。

     

    六是鼓勵并推動數字經濟、數字貿易發展,在國家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及其數據處理中心領域的準入門檻,減少限制范圍。

     

    七是對教育培訓、衛生醫療、物流配送、文化創意、科研創新、知識產權服務,對銀行、證券、保險、產業鏈金融等金融行業,對跨境的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以及各類進出口貨物貿易相伴隨的服務貿易,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實行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服務業開放方針。

     

    八是自貿試驗區實行營商環境國際化、法治化、公開化,在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勞動權利保護、競爭中性、數字貿易等方面形成國際化、法治化、公開化的營商環境。

     

    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和發展,為中國開放帶來了新的開放高度、深度和廣度,為包含金融業、服務貿易、教育衛生、文化創意產業、數字經濟在內的廣義的服務貿易發展帶來了春天,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要圍繞我國服務貿易知識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資源環境密集型的服務貿易能力弱的問題,圍繞巨大的進出口貨物貿易伴隨的服務貿易潛力沒有挖掘出來的問題,圍繞全球相對最龐大的制造業產業鏈所伴隨的“三鏈”服務貿易基地大部分在國外的問題,圍繞教育衛生、文化創意產業開放度不夠的問題,用足用好用活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

     

    自由貿易、貿易自由,顧名思義,自由貿易試驗區首要宗旨就是要激活貿易,尤其是服務貿易。對我們來說,就是要解決上述服務貿易短板問題。

     

    一要以自貿試驗區政策帶動發展保稅展示、進口貿易、轉口貿易、離岸貿易、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數字貿易、服務貿易等。

     

    二要以自貿試驗區政策帶動發展與貨物貿易相伴隨的銀行、證券、保險、保理、租賃、離岸金融結算、跨境人民幣結算以及跨境發債融資、投資、并購、跨境資金集中運營。

     

    三要以自貿試驗區政策帶動發展與跨國公司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運行有關的生產性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包括科研開發、信息服務、倉儲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以及跨境大產品全球售后服務。要創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吸引這些跨國公司,把“三鏈”服務相關的業務總部吸引到我國的自貿試驗區來注冊落戶。

     

    四要以自貿試驗區政策帶動發展教育培訓、衛生醫療、物流配送、文化創意等與公共服務相關的服務貿易發展。

     

    五要推動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發展。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不同,與工業項目不同,服務貿易看不見、摸不著,要虛事實做,實現見項目、見法人、見場景、見效益、見集群“五個見”。

     

    我相信,當我們把自貿試驗區政策用足用好用活的時候,當我們的服務貿易把與我國巨大的貨物貿易相伴隨的服務貿易潛力挖掘出來的時候,當我們把最龐大的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所對應的服務貿易基地體現在中國的時候,當我們把教育、衛生、文化創意產業開放度提升滿足社會大眾多層次需要的時候,當我們數字經濟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球經濟中發揮重要功能性作用的時候,我們的服務貿易就實現了黨中央要求的高質量高效益的發展,我們的服務貿易一定能在今后五到十年保持高速度發展的態勢,到2030年前后,實現比2018年翻兩番,達到3萬億美元的目標。


    作者:黃奇帆

    本文來源:瞭望智庫


    返回首頁  

    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友情鏈接
    Copyright ©2013- 2017 CFIC.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3-2017 陸家嘴金融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16028734號-1
    Japanese老熟老熟女|亚洲aV一级a片|亚洲无码福利影院|天天干天天久天天上天天久天天干天
    <strong id="mqpx7"><pre id="mqpx7"><menu id="mqpx7"></menu></pre></strong>
    <progress id="mqpx7"></progress>
  • <rp id="mqpx7"></rp>
    <th id="mqpx7"></th>

  • <dd id="mqpx7"></dd>
  • <rp id="mqpx7"><object id="mqpx7"><blockquote id="mqpx7"></blockquote></object></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