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排名“大挪移” 信托2018凈利潤前三甲浮出水面
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托公司在銀行間市場披露2018年的經營數據,剛剛過去的2018年,信托業的整體經營情況也大致浮出水面。
上證報記者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信托業凈利潤排名前三甲的公司分別為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和重慶信托。其中,這三家公司的凈利潤分別是34.2億元、31.7億元和30.6億元。
此外,華能信托、華潤信托、中融信托、建信信托、外貿信托和江蘇信托等信托公司的凈利潤排名目前也比較靠前,截至發稿暫居于行業前十。
從排名情況看,行業頭部公司的凈利潤排名大體保持穩定,但在已經披露財務數據的信托公司中,僅中信信托、平安信托、重慶信托三家公司凈利潤超過3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外貿信托、五礦信托和中海信托等公司進步頗大,凈利潤排名都居于行業前列。
就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而言,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別是中信信托、平安信托、中航信托。具體數據分別為55.9億元、38億元和29.3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行業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信托業整體經營承壓明顯。
中信信托金融實驗室整理的數據顯示,從目前銀行間市場已披露的60家信托公司經營數據看,2018年這60家公司的整體營業收入下滑了9.6%,整體凈利潤下滑8.4%。同時,60家信托公司的平均凈利潤為9.34億元,共有40家信托公司凈利下滑,占比近六成。
資深信托研究員袁吉偉認為,2018年信托行業整體業績表現欠佳,一方面是因為信托業務沒有特別好的表現,大體與2017年持平,同時還受到了風險項目及資金端的制約。另一方面,A股市場的持續下跌,也令信托公司的固有業務受到影響,導致投資回報明顯下降。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市場環境變化和監管趨嚴的大形勢下,即便是2017年業績排名位居前十的第一梯隊公司,在經營發展方面也呈現出差異化走勢,如中信信托、平安信托等頭部公司,能保持業績的相對平穩,已屬不易。
記者注意到,作為行業龍頭之一,平安信托2018年下半年率先進行了戰略轉型,從“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私募投行”三大業務轉型到聚焦“金融服務、私募股權、基建投資、投行投資”四個業務方向。對于新戰略,平安信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戰略旨在發揮信托制度優勢,以多種綜合金融解決方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做強機構資產管理與產品供給。
作為老牌勁旅,中信信托2018年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高達55.9億元,這不僅比第二名平安信托高出一大截,更是創造了中國信托業歷史上的最高記錄。
業界觀察人士認為,從各信托公司在銀行間市場披露的數據來看,信托行業各家公司的利潤構成和業務結構差異較大。在市場環境較差的情況下,依靠信托本源業務來實現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相比之下,中信信托今年固有業務表現一般。但有一些業績排名相對靠前的信托公司,其主要利潤來自于固有業務的投資收益,自身經營利潤占比較少,如江蘇信托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