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被稱為金融風險防控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房地產相關的金融風險是需要引起重視的風險點之一。
2017年被稱為金融風險防控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房地產相關的金融風險是需要引起重視的風險點之一。
據澎湃新聞2月7日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2016年金融數據顯示,由房貸為主要構成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全年新增5.68萬億元,占全年人民幣新增貸款(12.65萬億元)的44.9%。這意味著有接近一半的新增貸款為房貸。
另據上海銀監局數據,截至2016年末,存量上,上海地區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合計占比達到39%。增量上,上海地區2016年新增個人住房按揭貸款3350億元,占全轄新增貸款的50%,略高于全國總體水平。
房地產相關貸款占比的提升,一方面與近年來實體經濟回報率不高有關;另一方面,從銀行的角度看,在過去一年資產荒的情況下,住房按揭貸款成為較為優質的一塊資源。個人按揭貸款不僅貸款人工成本低,風險也相對較低。特別是在多次房地產調控后,隨著房貸首付比例提高,銀行的安全性也隨之提高。多家銀行在2016年甚至將房貸作為業務重點推進。
因此,在2016年房地產相關貸款增速過快的情況下,房地產領域的金融風險隱患隨之上升。一方面,房企舉債擴張愈演愈烈,房企資金鏈斷裂風險加重。2016年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建設本年到位資金來源中,企業自由資金比例僅為14.5%,為2001年以來新低。另一方面,家庭杠桿率也在提高。2016年,上海市一手商品房成交中,通過貸款置業的比例約95%,單筆一手房貸款平均金額254萬元,分別比2014年和2015年單筆平均金額上升66%和17%,購房者對貸款的依賴性明顯加大。
監管當局注意到了其中可能蘊藏的風險,一直要求商業銀行警惕“假按揭”“假首付”“假收入”等違法違規風險。2016年4月,上海銀監局就曾責令中國銀行臨沂路支行、工商銀行靜安支行等7家銀行暫停個人住房貸款業務2個月,原因就是這7家銀行對“首付資金來源審查不嚴”。
2017年,上海銀監局將嚴格執行個人住房差異化信貸政策,嚴禁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抑制炒房需求。同時還將繼續開展政策執行情況的檢查,對違規機構將按規定予以處罰。1月16日,上海銀監局就對江蘇銀行上海分行開具了與地產相關的罕見高額罰款,江蘇銀行被罰477.9254萬元,原因是該行給房地產公司違規融資用于支付土地出讓金。
上海銀監局還要求在滬各金融機構定期開展各類情景下的壓力測試,提升押品管理水平,嚴防房地產市場價格、交易量逆轉對房地產信貸及相關資產質量的影響。